发新帖

你好 宝鸡

[复制链接]
77 0
  作者 张瑞敏
  宝鸡,古称陈仓,是典故“明修栈道,暗渡陈仓”的发源地,有八千年文明及2770余年建城史,誉称“炎帝故里、青铜器之乡”。公元757年因“石鸡啼鸣”之祥瑞改称宝鸡。
  宝鸡,地处关中平原西部,是关中平原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、关中——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。南、北、西三面环山,南有苍翠巍峨的秦岭,北有粗犷雄浑的黄土高原,西面环秦岭山脉分支姚家山槐树岭,中间一条渭河穿城而过。
  宝鸡,是我现在工作、生活的地方,也是我人生之梦最开始的地方。三十年前,我初中刚刚毕业,父亲就说,报考一个宝鸡的中专学校吧,早点出去工作,为家里减轻一些生活负担。就这样,懵懂之中,在父亲的安排下,我没上高中,而是报考了一所中等职业中专院校。四年学习生涯,紧接着毕业分配,再到留在这里参加工作。从此,我便与宝鸡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。宝鸡,虽然不像新疆、西藏那般神秘遥远,也不像北京、西安那般历史悠久,但是多年来,关于它的感受却太多太多。我深爱这片热土,爱这里的人,也爱这里的山山水水、一草一木。
  比起那些对宝鸡的建设发展做出过贡献的人来说,我不敢说亲身经历了这些,但仅凭眼见,也能大致说出这三十多年来日新月异的喜人变化。站在北塬向南看去,宝鸡市区犹如隐藏在一条狭长的沟里,而南边的秦岭却历历在目,好像近在眼前。蓝天白云下,秦岭巍峨挺拔,渭水潺潺向东流淌,还有横跨南北两岸的很多座桥。宝鸡有多少座桥,没有几个人能说得清,因为随着时代发展,新桥总在不断修建中。但这并不妨碍一座座桥在宝鸡人心中挥之不去的记忆。在宝鸡,有人走过的桥,或许真的比走过的路要多!站在每一座桥上,我们能看到清澈流淌的渭河水,河床上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,还有岸边宽敞的人行道以及河堤公路。到了夜晚,各式各样的彩灯,把这里装扮得绚丽多彩,让人深深陶醉。
  宝鸡是中国西部工业重镇、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,也是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,号称中国钛谷,是一座工业发达的城市。建国70周年阅兵中的“猎鹰”旋翼机,就是宝鸡制造。远古时期,炎帝“日中为市”,开启了整个中华的商业文明。后来出土的陶器、青铜器、铁器、白酒、丝绸等,证明宝鸡早在周秦时期,就有了制造业。如今的宝鸡,经过不同历史阶段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变迁,工业逐步发展壮大,现已成为西北地区的工业重镇。有从事金属冶炼加工的东岭和宝钛,从事汽车制造的陕汽、法士特,从事桥梁工程的中铁宝桥,从事油田行业的石油机械和石油钢管,还有长岭、宝成、宝光、烽火、凌云等电器电工企业及秦川机床、陕西机床、宝鸡机床厂等很多配套加工企业,纷纷给宝鸡贴上了一个个响亮的工业标签。
  宝鸡是一个“火车拉来的城市”,历史底子并不薄弱。周原遗址出了周王朝,雍城遗址出了秦王朝,而这个时期正是中国青铜文化鼎盛时期,导致了宝鸡地下青铜器遗存较多,因此也被称为“青铜器之乡”。着名的晚清四大国宝就出土于此,现知最早的“中国”一词出现在宝鸡出土的青铜器——何尊之上。抗战时期,陇海铁路东起连云港、西至宝鸡,是贯通我国东西的交通运输大动脉。作为陇海铁路西部终点站的宝鸡,接纳了为避战火而迁来的许多工厂、学校、医院、银行、政府机关和大量难民。他们的到来,极大促进了宝鸡的人口增长、城市规模的扩大、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及文化的繁荣。多年来,宝鸡的经济受宝成铁路和渭河的影响,有过黄金发展的重要时期。然而由于近年国家米字形高铁网规划方案路线图并未通过宝鸡,导致宝鸡发展速度逐渐放缓,但这并不影响我对于它的热爱。还有,宝鸡飞机场正在施工改造,预计2025年将建成通航,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激动的好消息!
  城市,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,不过衣食住行。但宝鸡,市区道路宽阔,绿荫夹道,公园一个连着一个,高楼大厦一座连着一座。一到晚上,大街小巷霓虹灯闪烁,城市就像一座美丽的大花园,人们生活稳定,幸福感满满。早晨,沿着渭河十几公里的河堤,有多少人可以呼吸着新鲜空气走路去上班;傍晚,人们一定要去河堤公园散散步,看看夕阳流水、落日风情;等太阳落下山去,还有西府老街、陈仓老街、太阳市可以转悠,淘一些喜欢的小器物,然后再慢悠悠转回家。民以食为天!宝鸡面皮、肉夹馍、胡辣汤、豆花泡馍、臊子面等美食价格亲民,闻名遐迩。我想这样的生活才是我们大部分人最想要的人生,城市基础设施先进,但生活节奏却慢很多,压力小,舒适感和幸福感程度高。
  宝鸡,四季分明,有山有水。虽然冬天时不时有雾霾天气前来捣乱,但总会有几场白雪的降临,让人心生渴望。一旦春天来临,路边的花草竞相开放,姹紫嫣红,沁人心脾。夏天虽热,但却有很多乘凉的地方,绿树成林,碧草如茵,广场上夏天的傍晚是最热闹的。秋天很美,灿烂如花的枫叶雕刻出火红的世界,仿佛生活在童话世界里。宝鸡是彩色的,四季绝美,活力无限,多姿多彩,蓬勃发展,给了我们太多的幸福和感受。
  每当夜幕降临,我总喜欢陪着父母漫步于渭河河堤,观望夜色中的高楼大厦和散发着幽幽清香的花草树木,尽情领略渭河两岸崭新的风韵。这时候父母亲总会高兴地说,“宝鸡还是比西安好,城市不是很大,人口不是很多,空气新鲜、绿化好,环境干净又卫生,幸亏当时没去西安工作。”我听了,微微一笑,庆幸当时选择留在了宝鸡。在这里,绵延不绝的秦岭与亘古流淌的渭河给了我太多的经历和回忆,这座城市同样也带给我许多包容与真诚。
 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,古老与年轻是相对而言的。说宝鸡古老,是因为宝鸡是炎帝故里,周秦故都,凤凰故乡;说宝鸡年轻,是因为如今的宝鸡,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脚步,经济腾飞,越来越显得容光焕发,生机勃勃。城市正在急剧扩张,不再局限于狭小的渭河两岸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。北上蟠龙塬,南至秦岭北麓,向东将陈仓区揽入其中,“东扩南移北上”发展战略拉大了宝鸡新城市骨架,总体规划面积已增至117平方公里。曾经有网友戏称,宝鸡才是陕西真正的“一线城市”,一条呈线状发展的城市。近年来,宝鸡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、国家园林城市、国家环保模范城市、全国绿化模范城市、中国十大生态宜居城市、中国最美文化旅游城市等诸多荣誉称号,这足以说明,宝鸡是关中平原的一座宜居之城。
  灯火通明、楼房林立、道路宽敞、绿荫满目,面对焕发出青春容颜、更加时尚漂亮的宝鸡,无数的色彩和温馨画面,让我留连不舍,浮想联翩。心中积攒了太多话语,可涌至嘴边的却只有四个字:你好,宝鸡!
  【作者简介】张瑞敏,女,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,宝鸡市作家协会会员。作品散见于《西安晚报》《农业科技报》《陕西农村报》《宝鸡日报》《秦风》《秦岭文学》《宝鸡美食》《太白文艺》等报刊杂志。出版散文集《屹立在时光里的树》。
  监制:许衙评  编审:李玉琴  责编:韩雪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

本版积分规则

更多

客服中心

400-800-8888 周一至周日8:30-20:30 仅收市话费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